服务器在运行时,难免会出现磁盘空间不够用的情况。这时我们为了不大动干戈——把原来的RAID毁掉重做,一般会在原RAID的基础上再新增一个RAID。而新增的几块盘做一个RAID。做完后,再把新增的磁盘分区,挂载。
一、fdisk分区:
1、先用fdisk -l查看一下新增磁盘的名称。
2、分区
#fdisk /dev/sdb
进入fdisk模式:
Command (m for help):p //查看新硬盘的分区
Command (m for help):n //创建新分区
注:可以用m命令来看fdisk命令的内部命令;n命令创建一个新分区;d命令删除一个存在的分区;p命令显示分区列表;t命令修改分区的类型ID号;l命令显示分区ID号的列表;a命令指定启动分区;w命令是将对分区表的修改存盘让它发生作用。(记不住没关系,键入m后有英文提示。)
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//输入e为创建扩展分区 p primary partition (1-4) //输入p为创建主分区,这里我们选择p Partion number(1-4):1 //第一个扩展分区,按你需求可以最多分4个主分区 First Cylinder(1-1014,default 1): 1 //第一个主分区起始的磁盘块数 Last cylindet or +siza or +sizeM or +sizeK: +1024MB //可以是以MB为单位的数字或者以磁盘块数,这里我们输入+1024MB表示分区大小为1G。
如果已分过扩展分区,会提示键入逻辑分区或主分区:
Command action l logical (5 or over) p primary partition (1-4)
创建完后用w保存分区。
mkfs.ext3 /dev/sdb1或 mkfs -t ext3 -c /dev/sdb1 // 格式化分区
注:如果整个磁盘只分一个区,可以进行如下操作:
#:fdisk /dev/sdb
Command (m for help): w
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!
Calling ioctl() to re-read partition table.
Syncing disks.
直接输入w就是整个硬盘直接写入分区表,当作一个分区
#:mkfs.ext3 /dev/sdb
二、mount挂载
mount /dev/sdb1 /opt //将/dev/sdb1挂载到/opt
注:此时挂载的挂载点上不能有数据(或者先把数据mv到其他分区),因为对于一个已存在的挂载点,其相当于执行了两次操作。首先是从原挂载点umount,接着mount新的挂载点。如果把新增磁盘mount到一个有数据的挂载点也关系。不用担心数据丢失,此时再执行umonut /dev/sdb1 就会发现数据存在。所以我们最好的操作在根分区新增文件夹,挂载到一个没数据的新挂载点上。
如:
cd / mkdir data mount /dev/sdb1 /data